過敏 v.s. 乳糖不耐,照護對策專家告訴你!
衛教文章
寶寶的肚肚圓滾滾的,寶寶的皮膚常出現紅疹,寶寶老是哈秋哈秋,寶寶大便稀稀水水的,相信這都是很多媽媽常常會遇到的問題。很多的家長都會在門診中詢問,寶寶是不是過敏了?我和先生有過敏問題,是不是遺傳給寶寶了?
到底甚麼是過敏呢?
人體有無數的免疫細胞,這些免疫細胞面對外來物質,如病毒、細菌時會幫忙身體抵抗外來物質的入侵。但當免疫細胞連一般所吃的食物或花粉等環境物質都產生反應,就變成過敏反應了。而當過敏反應發生,跟隨著免疫系統攻擊的部位不同就會讓寶寶產生不同的症狀,攻擊腸胃道的就變成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問題;攻擊皮膚的就變成紅疹;攻擊呼吸道的,就變成鼻炎或氣喘等症狀。
寶寶為什麼會過敏呢?
過敏的成因,確實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,父母雙方有任何一方有過敏問題,寶寶發生過敏的機會的確會增加。但除了體質外,後天環境的催化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,孕期媽媽如有吸菸的習慣者,都可以增加寶寶過敏發生的機率。
怎麼確定寶寶真的是過敏呢?
臨床上要確認寶寶是不是過敏的體質,通常會以問診,了解家族過敏史,以及觀察寶寶合併的症狀來推斷。然而要更精確地了解何種過敏原所造成的過敏,可以再透過侵入性的檢驗方式,包含皮膚測試及抽血檢驗來判斷,或者是挑戰試驗,也就是讓寶寶一段時間避免接觸可疑過敏原,看看症狀有沒有改善,再讓寶寶接觸過敏原,看看寶寶過敏症狀是否再發生來確認。不過相信對小寶寶的家長來說,這些光聽都覺得很可怕,也因此臨床醫師只有在非常嚴重或棘手的個案才會建議這樣做。
過敏外,不能忽視乳糖不耐問題
談到乳糖不耐的症狀診斷,很多與過敏常見的腸胃道症狀類似,像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,因此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就不單純只是過敏的問題,有時也可能是乳糖不耐所造成。所謂的乳糖不耐,就是指寶寶腸道內的乳糖消化酵素活性比較差,或數量比較少,所以造成攝取了乳糖後產生了消化不良的狀況。由於小寶寶的飲食都是以母乳及配方奶粉為主,這裡面的醣質成分絕大多數都是乳糖,因此就容易有乳糖消化不良的狀況。而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狀,正是腸胃道的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為主。
所以除非寶寶的症狀是比較單純的皮膚症狀,或者非常嚴重明確的腸胃道過敏狀況,如血絲便等。不然通常醫師也會懷疑寶寶可能有乳糖不耐的問題。
過敏¬v.s.乳糖不耐,臨床照護如何做呢?
不論是過敏或是乳糖不耐,想要改善症狀的發生,就是避免攝取會造成寶寶過敏或乳糖不耐的成分或物質。要解決乳糖不耐的疑慮,就是減少乳糖的攝取。然而過敏,由於無法有效確認過敏原,通常比較難執行;不過由於小寶寶的環境很單純,所以通常會懷疑是飲食所造成的,有因此會以飲食調整來進行。以下就以哺餵母乳寶寶及哺餵配方奶寶寶分別來說明:
哺餵母乳寶寶 - 哺餵母乳的寶寶,發生母乳過敏或乳糖不耐的機率非常低,所以通常臨床上遇到有紅疹或腸胃不適症狀的個案,還是會建議持續的哺餵母乳,但媽媽可以避食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及減少乳製品的攝取,以免影響到寶寶。
哺餵配方奶寶寶 -喝配方奶的寶寶,建議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及低乳糖的配方奶,來同時改善可能的過敏及乳糖不耐的問題。此外研究顯示,益菌生(寡醣)可作為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,讓寶寶有更健康的腸道環境,而且寶寶體內70%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,好的腸道環境,可以再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,避免過敏的機率。
副食品階段–四到六個月的寶寶要開始接觸副食品時,也要注意副食品的添加。一次以一種為原則,觀察寶寶的狀況,如有過敏的狀況發生,就需要避免食用這樣的食物。同時在副食品的選擇上,也應該先避免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,像柑橘類、雞蛋、蜂蜜及帶殼海鮮等,以免誘發過敏的發生。
結論
腹瀉、脹氣、便秘、嘔吐、及紅疹等狀況,在新生兒都是常見的狀況,其成因除了常見的過敏外,還是不能排除乳糖不耐,所以一旦寶寶有這樣的狀況還是建議諮詢專業醫護人員,詳細的診斷後來進行判斷。而飲食的照護上,可以盡量以母乳哺餵為主,如不能哺餵母乳,則可以水解蛋白合併低乳糖的配方來改善過敏及乳糖不耐的情形,並留意副食品的添加,不要過早攝入可能致敏的食物。
到底甚麼是過敏呢?
人體有無數的免疫細胞,這些免疫細胞面對外來物質,如病毒、細菌時會幫忙身體抵抗外來物質的入侵。但當免疫細胞連一般所吃的食物或花粉等環境物質都產生反應,就變成過敏反應了。而當過敏反應發生,跟隨著免疫系統攻擊的部位不同就會讓寶寶產生不同的症狀,攻擊腸胃道的就變成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問題;攻擊皮膚的就變成紅疹;攻擊呼吸道的,就變成鼻炎或氣喘等症狀。
寶寶為什麼會過敏呢?
過敏的成因,確實和遺傳有很大的關係,父母雙方有任何一方有過敏問題,寶寶發生過敏的機會的確會增加。但除了體質外,後天環境的催化也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,孕期媽媽如有吸菸的習慣者,都可以增加寶寶過敏發生的機率。
怎麼確定寶寶真的是過敏呢?
臨床上要確認寶寶是不是過敏的體質,通常會以問診,了解家族過敏史,以及觀察寶寶合併的症狀來推斷。然而要更精確地了解何種過敏原所造成的過敏,可以再透過侵入性的檢驗方式,包含皮膚測試及抽血檢驗來判斷,或者是挑戰試驗,也就是讓寶寶一段時間避免接觸可疑過敏原,看看症狀有沒有改善,再讓寶寶接觸過敏原,看看寶寶過敏症狀是否再發生來確認。不過相信對小寶寶的家長來說,這些光聽都覺得很可怕,也因此臨床醫師只有在非常嚴重或棘手的個案才會建議這樣做。
過敏外,不能忽視乳糖不耐問題
談到乳糖不耐的症狀診斷,很多與過敏常見的腸胃道症狀類似,像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,因此寶寶出現這些症狀時可能就不單純只是過敏的問題,有時也可能是乳糖不耐所造成。所謂的乳糖不耐,就是指寶寶腸道內的乳糖消化酵素活性比較差,或數量比較少,所以造成攝取了乳糖後產生了消化不良的狀況。由於小寶寶的飲食都是以母乳及配方奶粉為主,這裡面的醣質成分絕大多數都是乳糖,因此就容易有乳糖消化不良的狀況。而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狀,正是腸胃道的拉肚子、嘔吐、脹氣或便秘等為主。
所以除非寶寶的症狀是比較單純的皮膚症狀,或者非常嚴重明確的腸胃道過敏狀況,如血絲便等。不然通常醫師也會懷疑寶寶可能有乳糖不耐的問題。
過敏¬v.s.乳糖不耐,臨床照護如何做呢?
不論是過敏或是乳糖不耐,想要改善症狀的發生,就是避免攝取會造成寶寶過敏或乳糖不耐的成分或物質。要解決乳糖不耐的疑慮,就是減少乳糖的攝取。然而過敏,由於無法有效確認過敏原,通常比較難執行;不過由於小寶寶的環境很單純,所以通常會懷疑是飲食所造成的,有因此會以飲食調整來進行。以下就以哺餵母乳寶寶及哺餵配方奶寶寶分別來說明:
哺餵母乳寶寶 - 哺餵母乳的寶寶,發生母乳過敏或乳糖不耐的機率非常低,所以通常臨床上遇到有紅疹或腸胃不適症狀的個案,還是會建議持續的哺餵母乳,但媽媽可以避食一些容易過敏的食物及減少乳製品的攝取,以免影響到寶寶。
哺餵配方奶寶寶 -喝配方奶的寶寶,建議可使用部分水解蛋白及低乳糖的配方奶,來同時改善可能的過敏及乳糖不耐的問題。此外研究顯示,益菌生(寡醣)可作為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,讓寶寶有更健康的腸道環境,而且寶寶體內70%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,好的腸道環境,可以再影響寶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展,避免過敏的機率。
副食品階段–四到六個月的寶寶要開始接觸副食品時,也要注意副食品的添加。一次以一種為原則,觀察寶寶的狀況,如有過敏的狀況發生,就需要避免食用這樣的食物。同時在副食品的選擇上,也應該先避免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,像柑橘類、雞蛋、蜂蜜及帶殼海鮮等,以免誘發過敏的發生。
結論
腹瀉、脹氣、便秘、嘔吐、及紅疹等狀況,在新生兒都是常見的狀況,其成因除了常見的過敏外,還是不能排除乳糖不耐,所以一旦寶寶有這樣的狀況還是建議諮詢專業醫護人員,詳細的診斷後來進行判斷。而飲食的照護上,可以盡量以母乳哺餵為主,如不能哺餵母乳,則可以水解蛋白合併低乳糖的配方來改善過敏及乳糖不耐的情形,並留意副食品的添加,不要過早攝入可能致敏的食物。
資料來源:
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